咨询电话:15045085613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5
  
当前位置:首页 >
融的慈善 善的增值 —— 中华慈善总会举办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培训项目首期培训班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23-07-11 | 浏览次数:20124 

    7月3日至5日,中华慈善总会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培训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在浙江杭州举办。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边志伟、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助理兼慈善分会常务副会长彭建梅、中华慈善总会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柴海波、浙商银行总行公司银行部机构客户中心主管徐伟宏等出席活动。本次培训班由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助理胡传木主持。

4b474a33022b84cc966f454733a45434.jpg

培训班现场

  边志伟对培训班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培训授课、学习交流、经验分享、答疑解惑,使慈善组织和相关从业者能够准确把握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内部制度建设,熟悉投资相关基本知识,促进慈善组织有效防范投资风险,进而为共促各地区乃至全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二是明确站位、认清形势,提高慈善工作的专业性。要通过资产保值增值增强慈善组织的“造血”功能,有效利用资金,持续开展慈善事业。不断加强慈善组织内部员工培训工作,提高专业性和整体素质。慈善组织要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捐赠资金杠杆效应,实现善款的可持续保值增值,不断助力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形成回报社会和践行社会责任的最佳方式。慈善组织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内部治理能力,才能真正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三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此次课程的设置既有理论层面的政策解读,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投资方略。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交流,从思想上、工作上适应法律法规的约束,从实践中拓宽慈善资产运行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既要依法规范,又能创新开拓,共同为各地区乃至全国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训班上,彭建梅作了题为“构建慈善与金融良好合作生态”的讲座。她指出,现今,“慈善+金融”已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显著趋势。金融机构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参与主体,正逐步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慈善公益活动中。但慈善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机制创新。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慈善才能为金融赋能社会价值,金融也才能为慈善赋能社会效能。促进“慈善”与“金融”的跨界融合,将金融的手段、商业的方法引入慈善公益事业,才能持续引导财富向上向善,主动服务第三次分配,有效助力共同富裕。

  柴海波作了题为“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政策解析”的讲座。从慈善组织、慈善组织资产、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三个方面详细阐明了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性。同时,围绕《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回答了慈善组织在慈善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所特别关心的投资活动风险控制制度等问题。

  徐伟宏作了题为“银行存款业务述评”的讲座。从专业角度对银行存款业务的定义、存款业务的种类、存款业务的拓展以及金融与慈善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培训班上还进行了授课讲师和与会者的互动交流。

  据了解,中华慈善总会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培训项目是由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中华慈善总会批准设立的专门项目。其宗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依照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的内生需求,联合金融机构和行业组织,以提供理财专业知识和教育培训活动的方式有效提升慈善组织慈善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及产品遴选能力,进而推动金融与慈善的融合发展。(李济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