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养老机构开展全面检查;向困难群体发放生活物资;全省社会救助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春节期间,黑龙江省民政系统为全省民政服务对象织就了一张温暖的“救助网”。
消除“空白”和“盲区”,保障群众安全
自元旦以来,黑龙江省民政厅围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攻坚”的主线,多次召开全省民政领域安全生产会议,制定并下发多项通知和工作提示,对全省民政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和强化。各级民政部门熟练运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对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精神卫生福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殡葬服务机构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排查整治。通过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和督导机制,确保春节期间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保持民政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省民政厅坚持以上率下防风险,压紧压实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分领域成立工作组,加强春节期间对服务机构、服务场所调度检查,督促消除安全管理责任“空白”和监管“盲区”,保障民政服务对象安稳过年。
“在安全检查过程中,检查组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询问、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养老机构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建筑安全、服务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工作执行情况开展全面检查。”黑龙江省民政厅养老处工作人员说,针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向属地民政部门提出了整改建议,对能立即整改的,要求立行立改,对需要时间完成整改的,督促属地民政部门建立隐患整改台账,一对一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隐患见底、措施见效、整改到位。同时,指导养老机构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发生突发事故情况下能快速响应、有效应对、妥善处置。
全省各市民政部门也全面压实责任,围绕消防安全、建筑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方面,健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安全生产。
救助帮扶“不打烊”,真情相伴过新年
春节前夕,哈尔滨市提高全市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惠及2070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在东北三省4个副省级城市位列第一。
鸡西市民政局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冬日暖阳·助学护航”爱心助学活动,按照孩子们的实际需求给予个性化资助,共向735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发放新年御寒衣物,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勇敢追逐梦想。鸡西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劳逸结合·多彩假期”寒假系列活动,邀请民进鸡西市委会和鸡西开放大学的优秀教师为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丰富在院儿童文化体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统筹儿童福利机构、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6个县区未成年人保护站等工作阵地,积极开展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工作;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物资,确保他们温暖过冬、幸福过年;为200名困境儿童购置价值5万余元物资,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联合多个县慈善会、妇联和乡镇,为90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书籍文具等爱心礼包。
在兜牢民生底线方面,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精准落实社会救助等帮扶政策。同时,全面实施临时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此外,还向困难群体发放“暖心牵挂幸福享有清单”,让他们清晰了解国家给予的关心关爱和救助帮扶政策。全省社会救助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走访慰问送温暖,让困难群众过好年
“大爷,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事就给我们打电话,有需要您就说。”春节期间,黑龙江省各级各地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党有嘱托·民政牵挂——善行龙江”品牌建设,支持引导全省各级慈善组织参与“寒冬送温暖”“新春微心愿”“慈善情暖万家”“剪春花迎新春”“情暖新春·大爱雪城”等系列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暖心关爱和新春祝福,让他们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牵挂、慈善组织的善行大爱,度过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饺子还得再放点馅。”鸡西市会民公益慈善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了“爱心水饺”活动,志愿者们亲手包制水饺,这些水饺折合成现金达6.6万元。此外,协会还为有需求的困难群体提供了助洁服务,共惠及1500名老人。这些举措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和氛围,也彰显了社会的关爱与责任。
绥化市县两级慈善力量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不断拓展慈善救助的广度和深度,多渠道、多形式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服务需求。绥化市慈善总会持续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募集慈善资金50万元,为困难群众发放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在寒冬里送上一份温暖。
在节日保供方面,全省各级民政服务机构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将群众冷暖安危放在首位,高标准保障节日运转;各地养老服务机构举办主题庆祝活动,让老人在养老院里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儿童福利院的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为孩子们营造温馨幸福的“家”;殡葬服务机构加强应急值守,营造安全放心的服务环境;救助管理机构深入开展专项救助行动,确保临时遇困人员温暖过冬、平安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