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慈善总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
2014年工作回顾
本年度,慈善总会紧密围绕慈善事业“十二五”指导纲要和2014年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方案的有关要求,积极运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夯实基础,科学谋划,促进慈善组织均衡发展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我们督促已成立的县(市)级慈善组织按《章程》规定组织换届、规范运作,确保慈善机构充满活力,实现了县级以上慈善组织全覆盖;并将“推进乡镇(街道)、社区慈善工作站建设”作为重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覆盖率达到50%。同时,以慈善超市建设为依托,构建基层慈善工作平台,全省已建立慈善超市588家,2014年度新增121家,同比增加26%,远超年初制定的增长10%的目标。
二、优化环境,扶持发展,推进慈善管理体制创新
一是在政策导向上,依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有关精神,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政策衔接工作,通过慈善捐助等形式缓解民生压力,弥补政府资源不足的问题。二是在管理运作上,下发文件10余份,针对慈善捐赠、资金拨付、活动开展等具体工作做了进一步部署和规范,并召开志愿服务工作专题会议,组织慈善超市和微笑列车项目考察调研任务,促进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三是在激励机制上,鼓励并推荐各会员单位参评各类创建表彰活动,2014年我省绥化、伊春、黑河、齐齐哈尔四城市入选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另有17个单位、项目和个人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殊荣。
三、立足为民,务实求效,发挥慈善民生保障功能
一是加大款物募集力度,为慈善事业注入活水源泉。在继续推进“慈善一日捐”基础上,着力打造多元化资金募集模式,与农业银行合作推出“慈善联名储蓄卡”,鼓励社会公众捐赠年利息收入的20%以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并启动POSS机刷卡捐赠途径,增设“立国助学基金”1支,开展了“舞动龙江,齐心鞋力”义卖活动,2014年度募集款物总额近2.22亿元。
二是提升项目救助成效,为慈善事业打造社会影响力。执行国际药品援助项目,救助贫困患者8174人次,援助药品总价值2.17亿元,较2013年增加3600万元,同比增加20%。同时,启动专项基金,围绕社会民生热点设计自主项目,投入资金近360万元,开展了“情暖万家”、“爱心饭卡”、“金秋助学”、“重阳敬老”、“爱心车票”和“启声听力筛查”等项目,社会反响热烈,慈善影响力逐步提高。
三是促进慈善理念传播,为慈善事业营造良好氛围。一方面,展开宣传攻势,刊发信息120余篇次,编印《龙江慈善信息》16期,网站编发、转发信息180篇次;与《慈善公益报》合作开设“龙江慈善周刊”专版,累计刊发信息60余篇,成为我省慈善事业的牢固宣传阵地和面向全国发布慈善信息的第一平台;另一方面,开展慈善交流,赴深圳参加“慈展会”,配合“中华慈善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深度挖掘、梳理我省慈善藏品线索,累计上报藏品91项,被收录藏品9件。
四是推进志愿服务品牌,为慈善事业增添生机活力。我们的“天籁之声”、“关爱星儿”、“慈善义诊”、“温暖校园”等帮扶残障学子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活动每年都在持续推进,不仅有效倡导了志愿服务理念,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舆论。2014年,累计开展服务行动百余次,投入款物总计30万元,成为我省儿童救助领域的亮点和品牌,得到省志愿工作管理部门——省精神文明办的高度肯定。
2015年工作意见
一、织牢慈善组织网络,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是积极筹备总会换届。五月份,总会本届任期届满。我们要提前谋划新一届慈善会的组织架构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做好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相关筹备工作,并适时启动换届改选。在此基础上,督促已成立的各级慈善组织按《章程》规定组织换届,规范运作,以满足新时期工作需要。
二是完成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目标。2014年,“乡镇(街道)、社区慈善工作站建设”已经达到了50%的覆盖率,今年要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在市、县、乡三级构建起完备的慈善组织网络架构,通过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来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是创新慈善超市建设。我们要结合2014年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计划,部署各地市慈善超市逐步建立起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职能,并效仿山东济宁慈善超市加盟店的管理模式,在我省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适当加大慈善超市自主经营权利,使超市物资真正流动起来,形成活水源头,把慈善超市建设引领到规范化、运营化的轨道上来。
二、抓好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
一是打造慈善信息平台。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推广使用中国慈善信息平台的通知》要求,更好地发挥网站作用,满足公众对慈善信息的需求,计划启动慈善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现有慈善网站,开发集慈善救助、捐赠信息和业务管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具备信息发布查询、数据库管理、宣传推广等功能,可先选取部分地市作试点推广,以达到提升慈善机构公信力,加大慈善宣传力度与广度等多赢目的。
二是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完善救助资金发放审批、志愿服务绩效考评、接收捐赠情况月报统计、重大事件实时公示等制度,定期派出检查组赴各地市就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升慈善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使慈善事业走在阳光下、深入民心中。
三、创新资源募集方式,凝聚慈善事业发展合力
一是与社会救助相互衔接,争取政府和民间资源注入。找准慈善事业和社会临时性救助工作的结合点,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同时,做足准备,积极争取相关救助事项的委托、承包、采购等服务工作,并鼓励社会团体、单位和个人设立临时性救助项目或提供志愿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二是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开拓资金募集新渠道。动员和吸纳金融机构参与到慈善中来,依托金融机构的庞大平台,在继续推广“慈善联名储蓄卡”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多种合作模式,例如银行网点捐赠服务或网上银行自助捐赠途径等,以更广泛地集结社会力量,推动平民慈善。